
白通社明斯克6月5日电 白通社报道。白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废物管理司司长奥丽加·萨佐诺娃在BELTA"国家有话说"专题节目中,详细介绍了该国塑料减量化的实施路径。
白俄罗斯系统化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已持续多年。奥丽加·萨佐诺娃解释道:"自2020年起,政府批准实施《塑料包装逐步减量替代计划》,旨在以环保包装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制品。这项系统性工作主要围绕两大方向:一是完善废物分类回收体系,确保可回收塑料实现专业分拣与再生利用;二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将再生塑料加工为颗粒或碎片,这些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日用消费品生产"。
2020年启动这项工作时,我们面临一个矛盾现象:连面粉和谷物这些传统纸包装商品也开始改用塑料包装。奥丽加·萨佐诺娃回忆道:"当时普遍认为放弃纸包装更合理,毕竟玻璃等环保包装成本高于塑料,而塑料又轻便又经济,但根据废物管理的核心原则——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量,我们该如何应对?当局首先从调整零售商品结构入手,强制要求商场必须提供玻璃包装商品。这一措施既平衡了环保目标与商业现实,又为消费者创造了可持续消费选择"。
以超市上架玻璃瓶装乳制品为例,这正是该计划落地的直接成果。奥丽加·萨佐诺娃强调道:"我们并未采取一刀切的禁令,而是通过分阶段调整商品目录、逐步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种类等系统性措施稳步推进。如今纸质餐盘已随处可见,而计划启动之初,人们甚至认为木质一次性刀叉根本不可能实现——事实证明,这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禁令与限制往往能催生新兴产业机遇。她解释道:"白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还有大型纸浆生产企业,完全具备环保包装和一次性餐具的生产条件。正是从'必须提供环保包装'这样的基础要求起步,我们开启了这场变革"。
经济激励措施成为推动转型的关键抓手。奥丽加·萨佐诺娃司长总结道:"环保包装成本通常高于传统塑料制品,因此我们建立了系统的经济激励机制。其中,白俄罗斯自2012年起实施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发挥了核心作用——该制度要求特定商品和包装的生产商、供应商支付专项费用或自行组织废弃物回收利用。通过这一制度,我们显著提高了塑料制品生产与进口的费率标准,同时下调了玻璃和纸质包装的相关费率,从而引导产业链向环保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