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通社敦煌5月22日电 白通社报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敦煌研究院(毗邻世界最古老的莫高窟)希望与白俄罗斯学者建立科研合作。该院院长苏伯民在接受白通社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苏伯民指出,敦煌研究院负责管理5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因此文化遗产保护是该院学者的核心研究领域。
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坐落于鸣沙山东麓崖壁,去年吸引游客约300万人次。
当地政府投入巨资修复了约740个洞窟,其中2400余幅精美壁画和塑像生动记录了古代历史、文化、哲学、宗教以及佛教传播史。
中国在坚守民族传统和建筑文化遗产的同时,高度重视借鉴各国经验。国际合作已成为敦煌研究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白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为双方各领域交流奠定了基础,中国对白俄罗斯的关注绝非偶然。
苏伯民表示:"我们关注白俄罗斯在科研领域的经验与合作,白俄罗斯学者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通过分享各自专业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在该领域及其他方向建立合作。"
在与记者交流时,苏伯民表示期待白俄罗斯媒体能积极推动两国合作,帮助白俄民众深入了解敦煌潜力,促进信息项目实施。会谈期间,白通社向院长赠送了由白中友好协会策划、阿纳托利·托济克主编、阿丽娜·格里什克维奇编撰的《白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一书。
苏伯民特别指出,莫高窟是见证古代丝绸之路发展历程的独特历史标本,这条古道在当代以"一带一路"倡议焕发新生,白俄罗斯正是该倡议的积极参与国。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敦煌曾是多元文明交汇互鉴的枢纽,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宝库。莫高窟以其精美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这座矗立丝路千余年的历史丰碑,是全球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佛教艺术遗址。
莫高窟以其瑰丽的多元文化融合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汇聚中华文明精髓,更融汇印度、波斯、希腊等异域元素。窟内既可见佛教本生故事、道教神祇、印度教诸神,甚至古希腊罗马日月神像,生动展现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源起。保存完好的壁画系统呈现宗教演变史、古代社会生活图景及华夏文明发展脉络。
这座艺术宝库既是追溯古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窗口,更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当代的文明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