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便民信息
Flag Tuesday, 22 April 2025
全部新闻
全部新闻
社会/体育
2025 四月 12, 17:34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联合实施太空合作计划:航天领域未来展望


作为航天国家之一,白俄罗斯近几十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地球轨道上运行着白俄罗斯地球遥感卫星、"白俄罗斯通信卫星1号"以及国立大学的教育纳卫星。从光学技术到材料科学,本国航天科技正快速发展。2024年,随着首位女航天员玛丽娜·瓦西列夫斯卡娅完成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迈入新阶段。白俄罗斯始终与俄罗斯保持紧密的航天合作。值此世界航天日之际,白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塔季扬娜·斯托利亚罗娃向白通社记者介绍了两国联合计划的发展前景。

问:白俄罗斯航天事业现状如何?未来发展前景怎样?

答:航天事业是尖端科技成果的集中体现,它作为发展引擎推动着信息通信技术、微电子、机械制造、医疗和农业等领域的进步,并为高科技产业培养高端人才。根据2021-2025年实施的《微纳电子产业》国家科技计划,到2025年将完成7项新产品的研发任务,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太空环境。

白俄罗斯已建立起完整的航天科研体系:拥有专业科研设计机构、现代化生产基地,最重要的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团队和科研学派。航天相关单位的成果表明,其科技实力不仅得以保持,更持续增强——目前已能自主生产高精度光电设备、先进微处理器、集成电路芯片及各类测试装置等尖端产品。

白俄罗斯航天事业主要通过与俄罗斯实施联盟国家科技计划实现协同发展。自1999年至今,两国已成功完成八项联合计划,通过深度合作共同构建了完整的卫星星座系统及配套地面基础设施。

所获地球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两国应急救灾、道路工程建设、国土信息系统更新、执法监察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重要领域。

问:当前正在实施哪些联盟国家航天合作计划?这些计划将如何助力新型卫星研发?

答:2024年,俄白联盟国家第八项科技计划'一体化-联盟'完成验收。该计划旨在提升地球遥感数据处理效能,优化俄白两国用户服务。计划成果的实施将推动两国航天数据流通标准的技术规范整合,拓展俄白联合遥感卫星星座的数据服务应用能力。所获技术突破将有效解决大众用户获取低成本、高质量、大容量航天信息的需求痛点。

当前,地球遥感小型航天器的研发已成为航天领域的重点任务之一。这类轻型航天器体积显著减小,使得单次发射可部署3-4颗卫星,大幅提升发射效率。

2025年,俄白联盟国家继续推进"综合体-联盟"航天科技计划。该计划作为联盟国家既有航天项目的延续,重点研发轨道及地面基础设施核心组件,旨在构建用于地表观测与近地空间监测的小型卫星集群系统。

"综合体-联盟"计划的实施将推动两国在小卫星配套仪器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实现高科技产品的自主生产,并为航天事业培养专业人才队伍。通过该计划,俄白联盟将建立完整的微小卫星研发制造体系,提升在商业航天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卫星系统,我们将能更全面、及时地获取温度异常、森林火灾热点(包括逼近我国边境的火情)等关键数据。这将使紧急情况部的救灾部队能够以最小损失控制火势。同样重要的是,太空农业监测将提升作物产量预测精度,而对地质构造的观测则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勘探效率。

问:未来联盟国家航天计划将聚焦哪些领域?预期达成哪些成果?

答:我们的科学家从未止步于现有成就。目前正在制定新的联盟国家航天计划,例如'资源-联盟'计划将重点研发适用于小型航天器的新型结构材料,预计可使卫星在轨工作寿命延长近一倍。该计划旨在将卫星标准服役年限从目前的5年提升至10年。这些突破性技术将显著增强卫星星座的长期观测能力,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持续的太空数据支撑。"

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另一个重点议题是太空垃圾问题。正在制定的"轨迹"计划与此直接相关,该计划将建立近地空间多目标监测与轨迹追踪能力,为太空垃圾预警和治理提供解决方案。

问:与俄罗斯的合作为白俄罗斯航天事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答:合作的重要性从这一事实可见一斑:2021年首届联盟国家科学技术奖就授予了白俄两国联合科研团队,表彰其三项航天突破——构建白俄罗斯地球遥感空间系统、组建俄白联合卫星星座、研发高效电磁防护系统及新一代航天器传感器。这些成就标志着两国航天合作已进入协同创新阶段,不仅提升了白俄罗斯的航天技术水平,更使其在全球航天格局中占据独特地位。通过联合研制新型卫星平台和载荷设备,白俄罗斯企业正逐步掌握全套卫星制造技术,为未来自主开展深空探测奠定基础。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白俄罗斯已通过总统令确定2026-2030年国家科技优先发展方向,其中"航空航天技术"被列为重点领域。这标志着我国高技术含量、知识密集型的航天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正就航天合作的前瞻性方向开展高效协同,在包括航天事业发展在内的诸多议题上不断达成精准解决方案。两国在科技领域积累的深厚专业能力,持续强化着双方的产业链协作优势。目前双方联合研发的量子通信卫星载荷、新型空间材料等尖端项目,不仅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更推动两国航天合作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这种深度融合的创新合作模式,正在欧亚空间技术领域树立新的标杆。
订阅我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