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俄罗斯自主研制的对地观测卫星已在轨运行十余年,其数据广泛应用于企业和民生领域。一年多前,白俄罗斯首位女航天员玛丽娜·瓦西列夫斯卡娅完成国际空间站任务凯旋。一个国土面积相对有限的国家如何赢得航天大国的地位?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航空航天管理局。
为有效统筹国家航天事业,白国家科学院于2015年成立航天研究署,并在其机构框架内设立航空航天管理局。近地及深空探测、卫星系统研发升级、地球遥感技术开发等均属该院职责范畴。
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博士、航空航天管理局局长彼得·维佳兹强调道:"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总统的远见卓识功不可没,国家元首自独立初期就坚定支持航天体系建设并推动其持续发展。"
1999年签署《建立联盟国家条约》当年,白俄罗斯即启动首个俄白联盟国家科技计划"宇宙-BR",由此奠定两国航天合作基础。俄白联合工作组成立至今仍高效运转,推动双方科研机构在航天领域优势互补2012年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的"白俄罗斯航天器"(BKA)被视作重大突破。
彼得·维佳兹回忆道:"首颗卫星因运载火箭事故未能入轨,但我们没有放弃。最终成功研制出分辨率2米、拍摄幅宽20公里的BKA卫星,实现地球遥感监测核心功能。"
目前BKA卫星数据服务于国内11个部委下属机构,应用于: 国土测绘与资产管理;农业精准作业监测;自然资源数据库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与BKA同期发射的俄罗斯卫星同样搭载了白俄研制的有效载荷。
值得一提的是,与白俄罗斯BKA卫星几乎同期发射的还有一颗俄罗斯卫星,该卫星搭载了白俄罗斯研制的有效载荷设备。
科学家说明道:"通过这一合作,我们实现了对俄罗斯卫星的管控,俄方也能操作白俄罗斯卫星,从而显著提升了卫星使用效率和航天数据共享水平"。
基于这两颗卫星构建的地球遥感卫星群,后续又陆续补充了五颗俄罗斯卫星。
产学研协同的航天生态
航天项目不仅汇聚了国家科学院的科研力量,还整合了国内众多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优势: 光学/激光设备制造商:"积分"股份公司、"航向"股份公司;精密机电系统供应商:精密电机制造厂 ;高校人才培养基地: 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新型材料研发);白俄罗斯国立信息无线电大学(航天电子技术) 。
受访专家特别强调道:"国家科学院负责白俄罗斯在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框架下的所有航天合作协议履行工作"。
作为国家航天事业的主导机构,国家科学院受总统委托组织实施了"首位白俄罗斯航天员进驻国际空间站"国家战略项目。该项目以航天员选拔为起点——
"候选者选拔吸引了逾两千人报名,"彼得·维佳兹回忆道,"最终六名候选人进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宇航员培训中心。2024年3月23日,玛丽娜·瓦西列夫斯卡娅作为国际乘组成员,搭乘由白俄罗斯籍指令长奥列格·诺维茨基指挥的'联盟MS-25'飞船进入太空。"



在空间站驻留期间,瓦西列夫斯卡娅完成了国家科学院为其任务专项设计的五项科学实验。
彼得·维佳兹解释道:"其中包括一系列医学生物学实验,旨在探索如何提升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工作效率"。他指出,白俄罗斯航天员出色完成了所有实验任务。目前,玛丽娜·瓦西列夫斯卡娅在国际空间站获取的实验数据,正由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科学家与俄罗斯同行联合进行深度分析。
服务人类福祉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领导人近日决定联合研制新一代俄白地球遥感卫星,其分辨率将达到0.35米,计划于2028年发射入轨。

彼得·维佳兹透露:"若首颗卫星表现优异,后续将批量生产同型号卫星"。同时,白俄罗斯正在自主研制用于电离层研究的纳卫星,并计划于今年实施发射。未来两国还计划组建电离层观测纳卫星星座。

彼得·维佳兹院士强调道:"通过监测电离层变化,我们能预判地球环境异常,从而提前采取防护措施。航天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太空数据守护地球家园的和平与人类福祉。"
彼得·维佳兹特别指出:"目前已完成8项联盟国家航天计划,建成'白俄罗斯地球遥感空间系统'。该系统集卫星管控、数据接收处理、信息存储及分发功能于一体,现已支撑数十项遥感应用任务。我们的目标是持续拓展卫星数据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领域的应用场景。"
白俄罗斯正在举办全国青少年数字艺术大赛"宇宙交响曲-2025",获奖名单将于6月23-25日在维捷布斯克揭晓。其中"人类太空探索与近地空间开发的未来愿景"成为最具创意竞赛单元。